守护一匹马的血脉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2-12-19
利川马,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鼎盛时期的2万余匹,到如今不足200匹。这群齐岳山的“精灵”,命运多舛,甚至濒临灭绝。现在,政企科研多方联动,更多人加入到利川马的保护与利用行

微信图片_20221216182455.jpg

利川马,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鼎盛时期的2万余匹,到如今不足200匹。这群齐岳山的“精灵”,命运多舛,甚至濒临灭绝。现在,政企科研多方联动,更多人加入到利川马的保护与利用行列。

11月29日,齐岳山云雾缭绕,宛若仙境。

下午5时30分,利川马共富畜牧养殖有限公司马场内准时响起音乐声,40多匹利川马三三两两,闻声而来,享受着马槽里的餐点。每年11月到次年3月,是它们的野放时间,待到天气转暖,它们便自主回到马场。

“野放期内一般不投喂饲料。利川马有着极强的耐寒和野外生存能力,即使齐岳山被大雪覆盖,它们仍能用蹄子刨开积雪吃到草,而不至于冻饿而死。我因为对利川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所以仍然每天下午给它们投喂一次精饲料。”该公司法人代表周冬霖说。

600年历史的家族走到濒危之境

利川马是一个有着600余年历史的动物家族,“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场”齐岳山,成为它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利川县志》记载,利川马有“马兵、战马、守马等三种”。早年间,养马业在利川一带的生产、生活和军事上占有重要地位,利川马因此而得名。

利川市畜牧中心主任石明刚介绍,利川马长期生活在武陵山高寒山区,形成了短小精悍、后肢强壮的体格特征和良好的爬山、驮运能力,一匹利川马一次能驮运40—75公斤货物,日行30—50公里。

传统农耕时代,利川马是湘鄂渝武陵山区广大农民群众必备的交通运输和使役工具,总量最多时超过2万匹。上世纪50年代,湖北省政府批准在利川汪营镇设立国营利川马种场,现年80多岁的杨绪林老人曾在马种场负责配种工作,他回忆,马种场的利川马供不应求,一年能卖千余匹,远道而来的买马人就住在马种场选马、等马,一匹上等利川马可卖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微信图片_20221216182509.jpg

198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为利川马正式命名。2020年5月,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公布的全国29个地方马品种资源名录中,利川马名列第6位,是湖北乃至中部地区唯一的地方马品种。

上世纪90年代以后,利川马逐渐失去了使役作用,经济价值一落千丈,利川马数量急剧减少。统计,2021年,利川马存栏数仅剩179匹,90%以上用于谋道周边景区游客骑乘体验。

“依托利川的旅游业,利川马才得以存活下来。”周冬霖说。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