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 奋进力量|“转变思想很重要,等靠要不

来源: 作者: 时间:2021-02-24
四川,成都,蓉城,天府,大熊猫,四川新闻,四川体育,四川旅游,四川政务, 麻辣社区, 四川精神文明 , 四川农业 ,成都新闻,成都体育,成都旅游,成都娱乐,成都美女,成都美食

  她让扶贫产业“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物名片】

  亚玛里初 ,甘孜州炉霍县副县长、县扶贫开发局局长。她积极探索“飞地”模式,让原本缺乏条件、基础薄弱的贫困村参与到农业规模化经营发展之中。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侯冲

  这两年,在甘孜州炉霍县,“飞地”成为热词,当地农牧民几乎无人不知。

  炉霍县平均海拔3860米,全县88个贫困村,大多位于高寒牧区,土地分散,产业发展基础薄弱。以泥巴乡次郎村为例,该村耕地较少,且大多数土地坡度都在30度以上,不适宜耕作。

  但也有例外——斯木镇吉绒村,是全县少有的地势平坦区域,且有鲜水河流经,适宜发展规模农业。2015年,吉绒村引入甘孜州盛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10个蔬菜大棚。包括流转土地、入股分红、打工收入等在内,当年全村人均增收1600元。

  “既然大多数贫困村不适合在村内发展产业,能否借用‘飞地经济’概念,让这些地方的产业到村外发展?”偶然与同事的一次闲谈,让亚玛里初“灵光乍现”,随即提出贫困村利用“飞地”模式发展集体经济的工作思路。随后,炉霍县在全县土地较为平整的地区,开始投入资金大规模建设蔬菜大棚。大棚建成后,各贫困村积极整合产业扶贫基金、对口援建资金等,固化形成集体资产,入股“飞地”产业扶贫园区。按照“土地集中、各村飞地、龙头经营、入股分红”的思路,以及“贫困户优先、全民受益、共享红利”的原则,炉霍县引导各方就投资入股、经营管理、收益分红等事项深入洽谈,形成了共享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

  2017年开始,炉霍县新增大棚259个,覆盖88个贫困村和83个非贫困村,每个贫困村入股两个大棚,非贫困村入股一个大棚。2020年,入股蔬菜大棚的村民人均分红达到了1000元。

  亚玛里初介绍,大棚种植的小番茄、青椒、黄瓜等,远销成都甚至京沪等地。“未来5年,我们将力争建设蔬菜大棚1000个,并配套启动冷链仓储中心、生态菜籽油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建设。”

  “不愁住不愁穿,新年还要继续多做事多挣钱”

  【人物名片】

  姚素琼 ,南充市南部县八尔湖镇纯阳山村村民。是村里最早一批贷款发展双孢菇种植的村民,她还开办农家乐,每年家庭收入达到十多万元。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蒲南溪

  “这就是我的菇房,你看,上面有我的名字。”近日,记者来到纯阳山村,姚素琼站在她的智能菇房前,略带骄傲地向记者介绍,这个500平方米的菇房每年能为她带来六七万元的纯收入。

  “我还养了150只鸡。”姚素琼说,自己和丈夫都曾患重病,干不了重活。从2016年开始,纯阳山村为贫困户争取到无息贷款发展双孢菇产业,姚素琼第一批就加入了。这几年,她还发展了农家乐,“不愁住,不愁穿,看病吃药也不用担心。新年还要继续多做事,多挣钱。”

  “2008年做食道癌手术后,我每天都要吃很多药。”姚素琼说,手术费和药费对她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巨额支出。为此,她家四处欠下债务。“欠的钱一家人不吃不喝,也要五六年才还得清。”

  转变发生在2016年。当年4月,姚素琼接到电话,通知她被精准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并且在政策范围内,可以得到6万元资助,住的破土屋有望变成新房。

  一个多月后,姚素琼一家人搬进新房。紧接着,村上的干部来到她家宣传新政策,贫困户可以无息贷款5万元,投资双孢菇产业。

  姚素琼心里痒痒的。村里随即组织几个有意向的贫困户一起到巴中市考察。“我们看到别人大棚里的蘑菇不仅长得好,卖得也好。”回家后,姚素琼拿着身份证到银行办理了贷款,“没有利息,我打算试一试。”

  当年10月种下的蘑菇,次年过年就有了9000元的收入,这下夫妻俩的心都踏实了。如今,种植双孢菇每年能给姚素琼带来六七万元的纯收入。

  新房子和蘑菇房给了姚素琼很大的信心。她春节前还给自家房子加盖了二楼,“给新年开好头。”

  他让群众转变观念 “丧事杀牛”的陋习没了

  【人物名片】

  郑伟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四级调研员,曾挂职凉山州金阳县马依足乡党委副书记,荣获“2019年四川省脱贫攻坚奖先进个人”“2018年省内对口帮扶藏区彝区贫困县先进个人”等称号。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姣

  凹凸不平的马路上,每隔半米放着一捆烟花,铺了数十米长,“噼噼啪啪”燃放的声音震耳欲聋。这一幕,发生在2017年12月,郑伟前往马依足乡的途中。

  尽管已时隔3年,郑伟回想起当时的场景,仍记忆犹新。“大白天放烟花,我以为是哪家办喜事,打听后才得知是有家老人过世,在办丧事。”

  来到马依足乡后,郑伟发现,燃放烟花只算办丧事的标配。为了让逝者更“体面”,彝族地区历来有“老人过世杀牛”的民风民俗。一场丧事办下来,费用动辄几十万元,不少家庭因丧返贫、债台高筑。

  郑伟联系了村组干部、村民代表着手制定村规民约,限制铺张浪费、“丧事杀牛”等,并规定党员干部带头执行。

  想要短时间改变习惯并不容易。但2018年2月,当地贫困户吉鲁努古的父亲去世让事情有了转机。郑伟回忆:“当时他家正准备杀牛,我们成立了治丧委员会入驻他家,帮助办理丧事,劝阻亲朋好友牵牛上门随礼,劝阻主人杀牛招待客人,一场丧事下来,他家仅花了8000元。”

  趁热打铁,郑伟将其丧事简办的事迹大力宣传,树为移风易俗的榜样。如今,马依足乡已经完全革除了丧事铺张浪费的陋习。

  后来,因打造“迷科乌洋芋”品牌带领乡亲脱贫,他被群众亲切地称为“洋芋书记”。但回想起这几年的扶贫生涯,他自认为最有成就感的还是破除了当地“丧事杀牛”等不良风俗。在他看来,扶贫不养贫,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首要的就是转变他们的观念。

  在郑伟的扶贫日记中有这样一段话:“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马依足乡群众的思想已经转变,那种‘躺在墙脚晒太阳’的现象不见了,这里不管男女老少都忙着建房、修路,忙着下地种洋芋、摘花椒,一派繁忙的景象。”

  “缺了腿还有手” “轮椅小哥”向贫困说不

  【人物名片】

  杨洲,德阳什邡市马祖镇马祖村村民,重度残疾人。他与高位截瘫的妻子开网店、干微商,成功脱贫。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薛维睿

  1月20日中午,29岁的杨洲出现在马祖村的一家快递站点。他和妻子徐彩艳在做化妆品微商代理,在朋友圈颇有口碑,生意不错。杨洲的任务,便是每天协助妻子及时发货。

  这个忙着“跑”生意的年轻人,却坐着轮椅。2008年的那场特大地震,正读高一的他被埋在废墟下6个小时,导致完全性脊髓损伤,成为重度残疾人,妻子同样因病高位截瘫。两个残疾人结合的家庭,深陷贫困。在当地政府和残联的精准帮扶下,夫妻俩开网店、干微商,如今每年也能赚得五六万元。“我们缺了腿还有手,在政府的关怀下,以后的日子一定能够越过越好。”杨洲说。

  轮椅上的杨洲,说话中气十足,谈到地震导致的重大变故,他坦言:“当时,我想到了死。母亲哭成泪人求我,说‘你活着就是妈妈的希望’,最终让我放弃了轻生的念头。”此后,担任马祖村残疾人专委的经历,让杨洲在帮助他人的同时,重新热爱起了生命。

  然而,没有健全的肢体,杨洲结婚后,生活举步维艰。但两个年轻人认为,“转变思想很重要,等靠要不得行,始终还是得自己努力。”

  后来在残联帮助下干微商代理品牌内衣,一开始也没啥生意。“不服输、不认命,不轻言放弃,但在没有顾客的时候,我还是挺难受的。”杨洲笑称,他和妻子经常相互打气,鼓励对方绝不能趴下。在积累了微商的相关经验后,两人转为代理化妆品,凭着积累的良好口碑,生意终于慢慢好了起来。

  “2017年我家就脱贫了,现在我们还在当地政府帮助下开了实体店,线下线上同步发展。”杨洲语气里充满了自豪。他认为,自己和妻子是年轻人,“只要多想办法、找出路,就能走出困境,过上更好的生活。”

  做起凤凰李生意 贫困户变身电商“达人”

  【人物名片】

  许评,泸州市叙永县赤水镇斜口村村民。依托政府搭建的电商平台和销售渠道成功脱贫,脱贫后家庭年均收入达到二三十万元。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薛维睿

  1月20日早上,许评把1500斤脐橙拉到店里,开始和妻子分装水果,“今天有得忙了!这批脐橙明天要发到成都。”

  “快过年了,单子特别多。”许评粗略估算,最近半个多月,他已经卖了两万多斤水果。如今,在斜口村,他已是“脱贫模范”。

  过去,许评一家七口,仅靠耕种几亩玉米地为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许评通过小额信贷资金和产业扶持金,栽种了25亩凤凰李。

  许评家所在的赤水河沿岸,地处干热河谷地带,日照充足,水源丰富,李子汁甜肉脆。过去,这里的水果廉价卖给前来收购的商贩,卖不掉的只能用来喂猪、喂鸡。2018年,在毗邻高速公路出口处,赤水河消费扶贫产品交易中心建成投用,依托政府搭建的电商平台和销售渠道,赤水河沿岸的李子开始销往全国各地。

  在斜口村第一书记李柏桦的动员下,许评在这里租了一间店铺,专做水果销售生意。随着生意越来越好,许评还开始承揽快递收发业务。

  近年来,许评在全国发展了10多个“总代理”,直接将新鲜水果销往北京、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在凤凰李上市的季节,许评平均每天要发出300多个包裹。

  依靠水果销售和物流快递,许评一家年均收入达到二三十万元。脱贫后,许评家修了两层楼的住房,还买了一辆小汽车。

  作为村里脱贫致富的代表,许评积极帮助村民,到农户家收购水果,利用自己的渠道销往各地。2019年,村里贫困户潘云祥种植的香桃丰收,但家里缺少劳动力,500多公斤香桃眼看就要烂在地里。许评听说后,上门帮他采摘装运,在自己门店和其他渠道销售,让潘云祥增收2000多元。“感谢政府搭建这么好的平台,我也要带动大家一起富起来。”许评说。

  严格审计 让扶贫资金精准落地

  【人物名片】

  田进,成都市财政局一级主任科员,挂职凉山州盐源县审计局副局长,挂职期间共参与完成97个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提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建议156条。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何勤华

  2018年6月,田进从成都市财政局到盐源县审计局挂职任副局长。

  “他第一天来上班,没有调整休息,就直接和我们去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开展审计工作了。”盐源县审计局工作人员王祖斌回忆,为了做好审计工作,田进经常加班加点学习,不仅自己学,还带动全体干部职工一起学。

  多年来,田进潜心研究财政和审计理论,注重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挂职期间,田进共参与完成97个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其中89个属扶贫资金投资项目,送审金额达58425.34万元;提出加强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建议156条,进一步维护国家建设资金安全、规范项目建设管理、促进投资领域改革,节约投资成本5241.70万元。

  “田局,我们田湾乡摸鱼村小学和田湾乡小学的学生缺校服、书包、床单被套……”2018年8月,挂职盐源县田湾乡党委副书记的黄立华找到田进,希望帮助解决小学缺物资的问题。田进核实情况后,向成都市财政局机关党委进行了报告。在机关党委的帮助下,田进联合社会力量组织开展了“助力教育扶贫暖冬公益行”“庆六一送温暖”等献爱心活动。两年多来,他为盐源学校共筹得40多万元的爱心物资,个人还向贫困户和学生捐赠了两万余元。“每次看到孩子们脸上的笑容,一种幸福感不自觉地涌上心头。”他说。

  “田局长经常对贫困户进行政策宣讲,带动他们自我‘造血’;帮助指导摸鱼村烤烟、青椒产业,做好饮水工程建设;鼓励村民学科技……”盐源县审计局挂职摸鱼村第一书记的杨此哈介绍,如今,摸鱼村顺利脱贫,村民生活越来越好。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