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利川坝漆:在市场中“流光溢彩”

来源:互联网 作者:利川之窗 时间:2022-02-21
张宝训 蒋姮 连日来,寒风刺骨,雪花漂亮,利川市毛坝镇青岩村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 沿着一条山路,利川市德隆生漆有限公司总经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洪克俭,带着来到了一

张宝训 蒋姮

连日来,寒风刺骨,雪花漂亮,利川市毛坝镇青岩村披上一层厚厚的银装。

沿着一条山路,利川市德隆生漆有限公司总经理、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洪克俭,带着来到了一片漆树林。

“漆树的采割期是6至10月,每棵可采3斤原料。”洪克俭说,漆树生长期为5-7年,青岩村种植规模约1000亩,已进入丰产期,是公司漆原料的主基地之一。

他的工厂是一个面积约500平方米的简易车间,最左侧摆放着一套生产设备,旁边有一排10斤装的小铁桶,里面装着液体,颜色多达10种。“这就是坝漆,去年底,上海客户订购了5吨用于修缮古漪园。”洪克俭表示,目前已发货3吨,正月十五开工后,尽快生产剩余2吨。

在利川乃至恩施州,洪克俭是工业化生产坝漆的第一人。

111_副本2.jpg

洪克俭与他的坝漆工艺品(资料图)

坝漆是生漆中知名度最高的一种,耐高温、耐腐蚀,被称为“国漆”。清朝改土归流后,利川市毛坝镇借助南北湘川古驿道优势,成为了生漆集散地,坝漆因此得名。光绪年间,江西漆商在毛坝设立收购点,将坝漆远销日本、法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新中国成立后,坝漆是我国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1952年,周恩来总理亲笔题词“霸漆名冠全球”(霸漆即坝漆)。此后,坝漆成为湖北的一张金字招牌。

上世纪90年代,坝漆发展达到顶峰,年产量超过400吨。在利川毛坝、咸丰小村、恩施白果等漆树主产乡镇,小作坊超过千家。

“随着化工油漆崛起,加上坝漆大量掺假,市场急剧萎缩。”利川市非遗传承馆馆长胡勇表示,到2007年,全州坝漆小作坊不足百家,年产量仅70吨,制艺人才大量流失。2021年,坝漆制艺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7年-2017年,坝漆年产量保持在70吨左右,遭遇了市场天花板。

洪克俭通过大量调研找到了痛点:杂质过多,影响了漆酚含量和漆酶活性度,质量不稳定;颜色单一,产量低,只能用于部分工艺品等小众领域,无法满足古建筑、工业防腐等领域的大单需求。

市场在变,思路也要变。“能不能搞工业化生产呢?”他找到了中国林科院南京林产化学研究院。双方一拍即合,共同进行技术研发。经过3年努力,终于实现了机器化生产。

“按照坝漆制作工序,参照工业涂料部分技术标准,制定严格的质量体系,11个关键指标更加优化。”洪克俭举例,机器过滤、脱水后,漆酚含量从过去的85%提升到95%以上;漆酶活性度大幅提高,干燥时间从过去2个小时缩减至30分钟;生漆颜色从5种增加到20余种。同时,严禁使用溶剂和重金属离子催干剂,保持坝漆的环保功效。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