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候鸟”们“翩翩起舞” 张宝训 实习生 杨子墨 向信杰 多少个清晨,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候鸟”张军策等摄影爱好者早早起床,背起相机出发,跋山涉水,走遍谋道镇的每个村落,用镜头记录当地的山水人文之美。和张军策一样,在利川苏马荡避暑的“候鸟”中,不乏专家、作家、学者、企业家等各类优秀人才。截至目前,来苏马荡避暑“候鸟”已达30万人。 如何让“候鸟”人才避暑的同时,又能为地方发展发挥作用?利川市谋道镇党委、政府通过党建引领、建立机制、优化服务、组织活动,发挥“候鸟”人才作用,更好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和人才支持。 “候鸟”走进苏马荡中医药产业基地 “智囊团”献计药材产业 7月20日,苏马荡中医药产业基地迎来一群特殊的“候鸟”,他们是来参加当地党委政府组织的人才企业行活动。 苏马荡中医药产业基地规划面积为20.89平方公里,含中国苏马荡中药科研繁育基地、中华草药博览园、中医药康养体验区三个功能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预计每年实现2亿元产值。 基地内,大黄茁壮生长,撑起一把把“绿伞”,薄荷漫坡翠绿,散发出淡淡的药香。一路上,“候鸟”们认真聆听、仔细观察,在座谈会上结合自身专长、畅所欲言,为基地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 “苏马荡气候凉爽,为中药材生长提供良好条件,产业发展要融合,建设植物园、草药公园,发展康养产业、文化产业,形成万紫千红的业态。”作家郑国华建议。 剧作家、重庆市万州区原文联主席廖元善不禁感叹:“苏马荡中药材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需要用时间沉淀,循序渐进建设品牌文化,重点是融入苏马荡文化和发展丰厚药材文化。” 园林专家郑开来说:“基地建设要美,要利用好现有风景,珍惜每一个微地形,以形式多样的小景点打造整体美观的大景观。” 川中曲艺家协会主席易亨良建议:“苏马荡要注重从中草药的原生态中寻找发展点,为药形药性注入情怀,拓展文化。” “站位高、眼界宽、办法多,通过座谈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对我来说,也是一次解放思想。”苏马荡中医药产业基地负责人受益颇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