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市城乡总体规划(2017-2035年)》已于2018年11月11日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鄂政函[2018]157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湖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相关规定,现将规划成果主要部分内容(节选)予以公布,欢迎社会公众监督实施。详细规划,请点击文章底部"阅读原文"。 联系电话:0718-7218539 邮箱:664710245@qq.com 联系地址:利川市城乡规划管理局 第一章 城市发展规划
城市发展目标:以建设“幸福利川”为总目标,围绕“生态立市、产业兴市、开放活市、依法治市、富民强市”的发展战略,打造山水园林城、土苗风情城和避暑康养城,建设国际生态文化康养旅游目的地,建成湖北省硒食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清洁能源三大产业集群基地。推动区域增地位、经济增实力、社会增活力、城市增特色、人民增福祉,推动开放对接、创新转型、特色发展和绿色崛起,将利川市建设成联动武汉都市圈和成渝经济圈,融入长江经济带,生态和文化旅游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的山水宜居旅游城市。 城市发展性质:国际生态文化康养旅游目的地,鄂渝经济协作桥头堡,鄂西南重要门户,恩施州域副中心城市。 城市发展人口规模:2016年利川市域户籍人口为92.03万人,常住人口为66.6万人;2016年集中建设区常住人口为17.9万人,户籍人口数量约为11.7万人。估计到2035年市域户籍人口为110万人,常住人口为116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集中建设区人口规模达到36万人。 城市开发边界:东至长堰村、求男台村和花秋村等东侧行政边界,南至官屋村、钟灵村、元堡村等南侧行政边界,西至凉雾乡与汪营镇交界,北至青龙山村、铁炉寨村和石马村等北侧行政边界,总面积约274平方公里。 考虑鄂西文化旅游圈、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以及恩施州区域发展所带来的外部机遇以及利川市域内部人口分布、城镇空间格局、交通联系和公共资源配置要求,规划通过城镇集聚发展和交通轴线引领,构筑“一主两副多点、三带三区”的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见下图 )。
“一主”指利川城市集中建设区,包括都亭办事处、东城办事处和凉雾组团,是带动全市发展的核心地区和全市城镇化、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的主要载体,全市政治、文化和商贸服务中心、旅游服务中心。“两副”指谋道镇和忠路镇两个市域副中心城镇。“多点”是指支撑市域均衡发展的城镇节点:包括汪营镇、柏杨坝镇两个市域次中心城镇,建南镇、毛坝镇、团堡镇、南坪乡、元堡乡、沙溪乡、文斗乡7个城镇。“三带”指一条东西向的主要城镇发展带和两条南北向次要城镇发展带。“三区”指北部、中部、南部三个成片的功能化空间发展区域,是覆盖全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区域。 为更好引导各区、市、县和乡镇的发展建设,科学规划城镇发展规模,规划综合考量各级城镇发展基础、分工协作要求及资源承载能力,对城镇规模等级进行划分:一级城镇(城市集中建设区)1个,城镇人口规模为36万,包括都亭办事处、东城办事处和凉雾乡;二级城镇2个(副中心城镇),城镇人口规模为5-7万,为谋道镇和忠路镇;三级城镇2个(次中心城镇),城镇人口规模为3-5万,包括汪营镇和柏杨坝镇;四级城镇7个(一般镇),城镇人口规模为1-3万以下,包括建南镇 、毛坝镇、团堡镇 、南坪乡、元堡乡、沙溪乡和文斗乡 第二章 乡镇发展规划 (一) 汪营镇 定位与规模:到2035年,镇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3-5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3.6-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20 平方米。其定位为肩负清江、郁江发源地水土涵养职能为主,有机蕨菜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基地,重点发展以不影响生态环境的农产品加工为主,适当发展旅游,建设成生态农贸型城镇。 城镇开发边界:汪营镇城镇开发边界面积41.25平方公里,包含交椅台村、巷子口村、貊丘村和兴盛村。
镇区空间布局:镇区发展依据现状形成“一心、两带、三片”的空间布局结构。一心为汪家营风情街,为全镇行政、商业、文化中心,两带为转转河滨水绿化景观带及东部观光农业带,三片为红色旅游区建设、集镇南部新区建设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三大片区。 (二) 忠路镇 定位与规模:到 2035 年,镇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5-7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6-8.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20 平方米。其规划定位为以特色茶叶种植加工、农林产品加工业为主,引领南部生态农业区发展的工贸型城镇。 城镇开发边界:忠路镇城镇开发边界面积35.49平方公里,包含木坝村、寨坡村、八圣村、田湾村、主坝村、综合村、农科村。
镇区空间布局:基于对镇区人口规模及经济产业发展的研究,规划镇区总体布局为“一镇、四片、多组团”,“串珠式”结构。“一镇”指忠路镇镇区,纳入镇区规划建设区范围的区域,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旅游接待服务中心。“四片”指北部片区、中部片区、东南片区和西部片区。其中:中部片区包含行政文化商贸服务中心,是全镇的综合服务片区;北部是镇区功能拓展新区,以居住为主;西部片区是康体养身和旅游接待区;东南片区是工业集中发展区。“多组团”指以自然山体、河流和主要道路为界线形成的多个功能组团。 (三) 柏杨坝镇 定位与规模:到 2035 年,镇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3-5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3.6-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120平方米。其定位为利川特色茶叶的生产加工基地,依托观音峡、大水井等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配套服务业,建设成为利川北部重要的农贸型和旅游型城镇。 城镇开发边界:柏杨坝镇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2.24平方公里,包含柏杨坝村、响水村。
镇区空间布局:基于对镇区人口规模及经济产业发展的研究,规划确定镇区“一轴、两心、五组团”的功能结构。“一轴”指以丽凤大道作为柏杨坝镇区的城镇纵向发展轴线,带动整个镇区的经济发展;“两心”指基于传统商业结构的商贸中心和基于现状行政布点的行政文化中心。打造承载商业服务、休闲娱乐、旅游服务、医疗、文教等复合功能的磁力极核,带动整个柏杨坝镇区的发展;“五组团”指西北工业组团、北部居住组团、中部居住组团、旅游度假组团和南部居住组团。 (四) 谋道镇 定位与规模:到 2035 年,镇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5-7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6-8.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20 平方米。其发展定位为:以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发展为主,引领北部生态文化旅游区发展的旅游型城镇。 城镇开发边界:谋道镇城镇开发边界面积68.08平方公里,包含大庄村、柏杨坝村、中台寺村、光明村、药材场村、上磁村、桂花坪村、民生村、万里村、更新村、南浦村。
镇区空间布局:规划总体结构呈“两轴、两心、四组团”的格局。“两轴”指南北向城镇发展轴和东西向交通拓展轴;“南北发展轴”指沿318国道南北向的城镇发展轴 ,串联北部苏马荡休闲度假组团,西部大梁子组团、中部中心镇区综合组团和南部许家湾休闲度假组团,形成联系各组团的南北向纽带;“东西向拓展轴”指通过镇区东西向道路的设置,形成镇区向东西向两侧的拓展,同时也是集镇建设的远期的主要发展方向;“三组团”指苏马荡休闲度假组团、中心镇区综合组团、许家湾休闲度假组团。 关于苏马荡历史遗留问题,建议按照湖北省相关政策,通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方式逐步解决。 (五) 团堡镇 定位与规模:到 2035 年,镇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2-3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2.4-3.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20 平方米。其规位为依托有机山药、烟叶种植优势,建设集特色农特产品加工、居住为一体的生态农贸型城镇。 城镇开发边界:团堡镇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9.59平方公里,包含长槽村、安乐坪村、晒田村、大坝村。
镇区空间布局:规划总体结构呈“一心、一带、两轴、多组团”的格局。“一心”指围绕石龙寺和镇政府打造的镇区综合服务中心。延续现状发展脉络,围绕镇政府中心布置镇区最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广场、绿地以及停车场等,形成镇区的公共生活服务中心。“一带”指沿培风大道和建新街形成的商业发展带,串联镇区居住组团和工业组团。“两轴”指由镇区新规划的两条主干道形成的“十”字空间发展轴。串联镇区的各大功能组团,轴线以南为城镇居民生活服务组团,轴线以北为旅游服务组团和工业组团。“多组团”指分布于镇区综合服务中心东西两侧的居住组团,镇区东侧的工业组团,镇区北侧的旅游服务组团。 (六) 元堡乡 定位与规模:到 2035 年,镇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2-3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2.4-3.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20 平方米。其定位为突出药材种植特色优势的东部中医药生产基地。 城镇开发边界:位于城市开发边界内,不单独划定城镇开发边界。 镇区空间布局:形成 “一心、三轴、四片区”的产业空间结构。“一心”指将元堡乡集镇建设成为利川市腾龙工业园的配套区、元堡乡的产业经济中心。“三轴”分别指沿利咸公路(省道248)形成自北向南的一条产业发展主轴;沿利恩公路(县道001)、051乡道形成的产业发展次轴。“四片区”分别指以小塘为中心形成以加工工业和现代农业为主的北部产业片区;以丰富为中心形成以烟叶和药材种植为主的西南部产业片区;以朝阳为中心形成以星斗山森林旅游为主的中部产业片区;以花坪为中心形成以粮食和高山反季节蔬菜种植为主的东部产业片区。 (七) 建南镇 定位与规模:到 2035 年,镇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2-3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2.4-3.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20 平方米。其定位为充分利用区位交通优势和天然气田等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清洁能源、能源工业等产业,建设北部工贸型小城镇。 城镇开发边界:建南镇城镇开发边界面积22.94平方公里,包含仙祠村、黄金村、茶坪村、建新村。
镇区空间布局:基于对规划区人口规模及经济产业发展的研究,规划总体布局为“一心、一轴、两组团”结构。“一心”指综合服务中心,是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轴”指以利石公路为导向的城镇空间拓展轴,串联北部综合服务中心和南部片区级服务网点;“两组团”指北部综合和南部工业组团。北部综合组团以老镇区为基础,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组团内部由北至南逐渐形成以文化、商业、居住、教育为主的功能片区,是全镇的综合服务组团;南部工业组团位以现状食品加工厂为依托,逐渐发展壮大形成建南镇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同时结合建新小学布置集中居住、商业用地,作为产业园的配套区。 (八) 毛坝镇 定位与规模:到 2035 年,镇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1-2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1.2-2.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20 平方米。定位为利用其高海拔优势,发展高山有机茶种植加工业和坝漆生产加工业,发展配套的运输业和服务业,发展成为利川东南部农贸型城镇。 城镇开发边界:毛坝镇城镇开发边界面积30.90平方公里,包含五一村、五二村、田坝村、沙坝村。
镇区空间布局:毛坝集镇规划用地结构因为地形限制,用地较为分散,形成以老集镇和新街片区为中心,带动五一村、五二村、沙坝村、田坝村、石板村和芭蕉村的放射状格局。 (九) 沙溪乡 定位与规模:到 2035 年,镇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1-2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1.2-2.4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20 平方米。定位为依托烟叶、茶叶、高山蔬菜等农产品种植业,发展特色农业以及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城镇开发边界:沙溪乡城镇开发边界面积11.79平方公里,包含司城村、八银村。
镇区空间布局:基于对城镇人口规模及经济产业发展的研究,规划确定城镇“一心、两轴、五组团”的功能结构。“一心”是指中心镇区服务中心。打造承载商业服务、休闲娱乐、旅游服务、医疗、文教等复合功能的磁力极核,带动整个镇区的发展。“两轴”指老镇区沿和平大道形成的城镇发展主轴和司城路和规划道路形成的道路次轴。“五组团”指西北工业组团、西部文化教育组团、南部居住组团、东北部中心镇区文化服务中心和东南部居住组团。 (十) 文斗乡 定位与规模:到 2035年,镇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2-3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2.4-3.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20 平方米。其发展定位为托烟叶、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种植优势,打造为利川西南部农业加工基地。 城镇开发边界:文斗乡城镇开发边界面积28.72平方公里,包含兴隆村、鞍山村、文龙村。
镇区空间布局:结合现状布局特点、地形地貌和发展目标,集镇空间布局结构形成“一轴、两心、四组团”空间结构。“一轴”指沿利彭线南北向道路发展轴。“两心”指北部行政文化中心、南部商业服务中心。“四组团”指商业娱乐综合组团、休闲居住组团、绿色低碳产业组团、综合居住组团。 (十一) 南坪乡 定位与规模:到 2035 年,镇区常住人口规模控制2-3万人,规划城镇建设用地2.4-3.6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 120 平方米。其定位为依托高山蔬菜、优质大米等特色农业,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导的利川市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城镇。 城镇开发边界:南坪乡城镇开发边界面积27.67平方公里,包含南坪村、干堰村、田湾村。
镇区空间布局:基于对镇区人口规模及经济产业发展的研究,规划镇区的空间结构为“一心、两轴、两组团”。“一心”指集行政、文体、商贸、休闲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两轴”指沿318国道构建的横向集镇空间拓展轴。“两组团”分别指北部综合服务组团和南部居住服务组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