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这位昔日的日本首富,还在收拾WeWork的烂摊子…… 近日,据外媒报道,WeWork及其联合创始人、前CEO亚当·诺伊曼(Adam Neumann)已与孙正义的软银集团达成了一项法律和解协议。此后,软银将完全掌控WeWork,而诺伊曼将携4.8亿(约31亿元)离开公司。 该和解协议还包括,软银将从其他投资者手中购买价值约15亿美元(约100亿元)的WeWork股份,其中包括诺伊曼持有的近5亿美元股份。 除了向诺伊曼支付4.8亿美元“分手费”,软银还要向诺伊曼支付5000万美元的法律费用,并将软银在2019年底向诺伊曼提供的4.3亿美元贷款延长五年。 从2017年开始,软银在WeWork上累计投资了185亿美元,加上这次的分手费,软银在WeWork上的投资已经接近200亿美元(约1300亿元人民币)。 决定“割肉” 引发分手大战 2019年10月,WeWork上市失败,估值泡沫破裂,丑闻缠身之际,软银提出包含撤换创始人亚当?诺依曼在内的拯救计划,该计划价值95亿美元,从股东手中购买约30亿美元的股份,并提供65亿美元的债务与股权融资。除此之外,软银还将支付给诺伊曼约17亿美元遣散费,以正式接管WeWork。 如果按照当时的百亿救助计划,注资完成后,软银将持有WeWork 70%到80%的股份。这也意味着,软银在Wework上的投资累计将超过200亿美元。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软银不得不重新思考持续为WeWork续命的必要性。 在2020年2月上旬到3月下旬间,软银股价几乎“腰斩”,孙正义在对投资者声明中表示,疫情拖累全球经济,预计愿景的88家公司中至少有15家将会破产。 愿景基金二期迟迟不能完成募集,让自顾不暇的软银,决定不再为那些投资了数十亿美元的公司继续续血,WeWork也不例外。 去年4月2日,软银宣布撤回以30亿美元收购WeWork股份的邀约。软银公告称,由于某些条件不满足,该公司已终止了对至多30亿美元WeWork股份的收购要约,这些股票由其他大股东持有。 软银称,双方在2019年10月达成协议后,出现了新的重大刑事和民事调查,这是该公司放弃交易的原因之一。该公司还提到了世界各国政府为控制冠状病毒疫情而实施的限制措施,这些措施正在影响WeWork的运营。 软银表示,将不再计入此前预期将因收购要约而产生的非运营亏损。 软银急于自救,决议“割肉”,而WeWork股东等着软银出手套现离场,尤其是诺依曼。 随着WeWork的估值大幅缩水,诺依曼的个人净资产也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缩水了97%,从2019年的近140亿美元下降到目前估计的4.5亿美元。 软银一旦撤回的30亿元的股票,他将失去套现9.7亿美元的机会。 于是,诺依曼和其他股东一纸诉状将一直为他们续命的软银告上了法庭。 一场撕逼大战,眼看就要打响。在这关键时刻,孙正义“认怂”了,决定耗资15亿美元,让他们“滚蛋”。 向死而生 WeWork开始盈利了 2019年11月,作为带头投资WeWork的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在东京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鞠躬致歉,首次承认对WeWork的投资是一次失败的投资。 财政赤字,叠加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的影响,WeWork数次被传出破产的传闻。 据《华尔街日报》此前报道,WeWork于2020年4月停止支付在美国某些地点的租金以试图削减成本。 同时,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超过4千名WeWork的会员拒绝支付租金,更有意图终止租约,WeWork的入住率也于4月初下降至大约64%。 但是WeWork并没有倒下,去年年中,WeWork董事长克劳尔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在一些列裁员和出售业务之后,公司将在2021年实现运营盈利。 据了解,WeWork已经将亏损幅度缩小一半。2019第三季度,WeWork亏损12亿美元。2020年同期,亏损减少至5亿美元。 另外,WeWork的会员中,拥有500名或以上员工的企业会员比例正在增加,从2019年的43%增长至2020年的54%。这些公司有时候会租下整层或整栋办公楼,比起个人会员,也更有价值、更稳定。 更重要的是,WeWork 正试图通过SPAC的方式登陆,估值100亿美元。 WeWork执行董事长、软银COO马塞洛·克劳雷(Marcelo Claure)在一份声明中称,和解协议显示各方都在尽力为WeWork的未来着想。“随着这一诉讼得到解决,我们现在可以完全聚焦重新构想工作场所的使命,继续满足全球各地对于弹性办公空间不断增长的需求。”他表示。 这份和解协议也意味着,双方将结束此前就股份出售问题而起的法律冲突,为二次上市扫清了障碍。 |